内蒙古凉城县融合发展“旅游+产业”模式

  凉城县以乌兰察布市加快发展文化、体育、医疗保健、养老“四大新兴产业”战略为指导,结合实际,树立大旅游观念,在结合生态农业、生态产业的同时,要重点把旅游与文化体育、商贸物流餐饮住宿、以医养一体为主的社会服务等产业的资源整合起来,加快推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拓展旅游产业的外延。积极创造旅游新产品,发展旅游新业态,打造旅游新品牌。到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53亿元,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45%。

  一、融合发展旅游和文化体育产业。将文化植入旅游全过程,形成合力,延伸旅游业链条。借助体育赛事,繁荣旅游市场。一是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立足资源优势,提高融资能力,加大文化产业投入力度,鼓励文化产业创新。不断探索经营新模式,改组乌兰牧骑为凉城县演艺公司,走市场化运作路子。新建博物馆、影剧院、美术馆、群众文体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完善乡、村两级文化站室配套设施。加强文物保护,完成岱海遗址群文物保护并修建遗址公园,启动实施明长城次边烽火台保护、天成古庙复原工程。建成绥蒙革命纪念园、北魏文化馆,完成岱海影视基地建设,举办微电影大赛,提高凉城县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大文学和艺术创作力度,多出精品,争取打造1台大型民族歌舞剧。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力度,通过对文化、文物资源进行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实现文化和旅游融合,以文促旅、以旅兴文。二是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抓住国家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机遇,激活体育市场,做大体育产业,释放和满足城乡居民对于体育文化、休闲、健身的需求。积极争取国家投入,新建全民体育活动中心。在新区规划建设文化体育广场1处,广场内建成2万平米多功能体育馆。积极争取北京、张家口2022年冬奥会配套练习场。全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面向大众的体育健身场所设施。加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设施,举行各种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丰富广大群众的业余生活。抓好学校体育工作,进一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新建冬春季足球训练基地,实现全县学校足球操场全覆盖,抓好一中、二中、一小、二小、麦胡图中心校5所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工作。通过旅游和文化体育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全民健身。

  二、融合发展旅游和商贸物流餐饮住宿业。通过二者融合发展,满足游客多元化消费需求,为商贸物流餐饮住宿业发展带来人流、物流和资金流。一是与商贸物流融合发展。改造提升旧城新华街商业街服务水平,重点改造浩翔酒店西、一中东两条装饰建材商业街。在花木兰东、金穗豪厅商住小区北各引进1家大型超市。建成岱海镇综合商贸城、新区商贸市场。建成大型农贸市场1个,在旧堂十字路口东、西门十字路口南、怡海家园西建成“三个农贸市场”,其它乡镇各建设1个农贸市场。加快绿色蔬菜批发市场建设步伐。加强西厢物流市场建设,培育和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产业。重点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的实施,打造电子商务进农村“互联网+流通+服务”新模式。建设和完善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暨农副产品展示中心、乡村服务站点,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重点实施电子商务进传统流通企业、市场、社区、农村、园区、中小微企业“六进工程”。引导骨干企业应用电子商务,重点在农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旅游文化等领域培育一批骨干电子商务企业。至少引进1家电商进驻我县。二是与餐饮住宿融合发展。在县城重点建设宣德街、宁远街、参合路餐饮项目,将综合整治后的东西茉莉河两侧打造餐饮休闲娱乐街。在旅游景区发展农渔家乐餐饮,在乡镇发展以土特产品为主的农家饭店。到2020年,全县五星级宾馆发展2家,4星级宾馆发展3家,彻底提升餐饮住宿娱乐业档次和水平。同时,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为目标,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突出抓好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食品批发市场、学校、医院和工地食堂、景区餐饮、小型餐饮单位、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等重点区域、单位、环节的整治监督。建立功能完善的区域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

  三、融合发展旅游和养老产业。围绕实现健康养生产业发展一体化目标,按照以健康养生产业为核心、健康养生服务为主题,养生服务管理和相关养生业态相配套的发展思路,重点在岱海旅游区办事处发展医养一体化项目。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养老机构和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带动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养老模式发展。将养老安居作为一种消费方式, 通过社会化、市场化手段来探索老年产业的发展,建立一个政府倡导、股份合作、市场运作、产权明晰、转让灵活、保障健全的新型旅游、养老、医疗为一体的综合型产业。

  (责任编辑: 内蒙古 杨竣杰)来源凉城县人民政府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