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南谯区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覆盖面广、关联性强、拉动力大的产业优势,以旅游业为主线,整合多个产业和资源,积极发展“旅游+”,全力打造“百里双带”,促进农、林、文、旅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多元化的旅游新业态产品,丰富全区旅游产品的供给,实现南谯旅游产业的新发展、新突破。
旅游+农业。2015年,南谯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依靠西部山区的珠龙镇、大柳镇、章广镇和施集镇丰富的草莓、葡萄、蓝莓、滁菊、草坪、食用菌等特色农业资源和山清水秀、历史悠久、人文古迹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百里双带”,即“百里特色农业产业带”和“生态休闲旅游带”。为确保“百里双带”工程顺利推进,南谯区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为组长的“百里双带”工程推进领导小组,目前区美丽办和区旅游局正在联合制定“百里双带”实施方案,下一步将从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水平、加大旅游推介力度、培育农业和旅游品牌等五个方面推进“百里双带”建设,促进旅游+农业的深入融合发展。
旅游+林业。南谯西部山区山地众多,森林覆盖率高,林业资源丰富,近年来,培育了章广万亩枫园、万亩桃园、千亩玫瑰园、千亩青钱柳、千亩核桃园、巴哥生态果园等林业景点,林业生态旅游发展迅速,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风景吸引了滁州及周边城市众多的游客,已经成为全区旅游一个新热点。
作为“林业+旅游”发展代表的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旅游方兴未艾,作为皖东地区为数不多的国家森林公园,皇甫山以广袤的原始次生林享誉皖东,松涛竹海,美不胜收,是皖东地区的天然大氧吧,也是皖东森林旅游的理想景点和首选之地,前来体验森林旅游、徒步登山、丛林探险的游客络绎不绝,2015年公园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
2015年以来,南谯区依托丰富的红枫、红桃、红玫瑰、红色旅游的“四红”资源,先后举办了滁州·章广红色文化旅游节枫叶篇、桃花篇,吸引了数十万名游客前来南谯旅游,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目前滁州·章广红色文化旅游节(玫瑰篇)开幕在即,采桃篇正在谋划之中。通过举办系列文化旅游节,打响了南谯旅游知名度,增加了全区旅游产品的供给,培育了红色文化旅游的品牌,南谯区章广红色文化旅游节的品牌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和了解,旅游品牌的集聚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旅游+文化。南谯抢抓大众旅游时代来临的机遇,深入挖掘境内深厚的文化积淀,着力丰富旅游产品的供给,满足旅游市场多元化需求。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每年农历二月初四,南谯区腰铺镇都举行“二郎庙会”,也称“备耕节”。这一民俗活动,过去主要是善男信女到二郎庙烧香拜神、祈祷消灾延寿,形成于民国初期,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目前,“二郎庙会”已成为滁州市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每逢庙会,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汇聚到腰铺镇,人山人海,甚为壮观。目前二郎庙会已成为南谯乃至皖东知名的文化、经贸交流平台、文化旅游品牌。
由浙江长城影视集团携手浙江祥生集团共同打造的滁州长城文化创意产业园位于南谯区腰铺镇,是滁州市文化旅游产业的“一号工程”,总面积3000亩,总投资30多亿元,园区包括“一街”——中华千年大道,“二城”——动漫城、网游城和“三园”——世界文化遗产博览园、龙盘寺佛文化博览园、文化旅游产业园。目前,长城影视城一期工程已完工并对外开放,已成为广大游客游玩滁州必不可少的一个景点,游客众多,成为南谯区乃至滁州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典范项目。
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南谯区高度重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把乡村旅游作为富民强区的重点产业来抓,支持和鼓励全区乡村旅游业发展。为此,一是准确定位,南谯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良,距离南京、合肥等区域性中心城市近,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根据差异化发展原则,南谯提出了打造“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重点打造西部山区四镇的乡村旅游路线。二是把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支柱产业进行培育,并成立了美丽办,统筹协调各部门项目、资金建设和分配。三是积极开展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南谯正在编制《南谯区旅游业发展规划》,后续将编制《南谯区“百里双带”发展规划》、《南谯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科学指导全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四是编制美好乡村规划。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彰显特色”的原则,从规划到建设充分彰显旅游元素,因地适宜、分类引导,西部山区镇以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为重点,打造“宜业宜居宜游型”美丽乡村;东北丘陵地区镇以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为重点,建设“生态农业型”美丽乡村;东南部圩区镇以挖掘文化特色为重点,建设“文化引领型”美丽乡村,打造乡村旅游精品景点,培育美丽乡村精品线路。
南谯区深入推进旅游与农业、林业、文化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的融合发展,旨在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增强旅游业的吸引力,尽快将南谯区打造成“长三角乡村旅游目的地”,实现由旅游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转变。
(责任编辑:安徽省彭玲利)来源南谯区旅游局)
南谯区大力发展“旅游+”促进产业融合
-
网站声明:网站内容均为由网友提供,版权归本人所有。任何媒体、互联网站和商业机构不得利用本网站发布的内容进行商业性的原版原式地转载,也不得歪曲和篡改。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单位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