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深入开展“文化旅游发展提升年” 活动

  为全面贯彻落实宣城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和宣城市文化旅游八大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六年并进、六城同创”,进一步优化宣城市旅游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完善旅游产业链,加快全行业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步伐,宣城市继续深入开展“文化旅游发展提升年”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建设“山水诗乡,多彩宣城”,坚持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扎实推进文化旅游“八大工程”建设,坚持重点项目带动,实施全域一体战略,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突出文化旅游产业,大力促进旅游业态创新发展,全面打造“幸福旅游、美丽旅游、智慧旅游、信用旅游”。

  二、目标任务(一)产业发展:2016年,全市接待入境游客突破15万人次,增幅19%;国内游客力争突破2600万人次,增幅20.5%;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208亿元,增幅达23.8%以上。

  (二)项目建设:继续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八大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实施34个“文化旅游发展提升年”活动重点调度项目,其中市本级13个,县市区18个,全域类项目3个,计划总投资158亿元,2016年投资32亿元。

  (三)创建提升:积极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继续推动敬亭山、大桃花潭、太极洞、徽杭古道、青龙湾5A创建,全市力争新创4A级景区1-2家,3A级景区3-4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2家。申创省优秀旅游强县1家,省优秀旅游乡镇10家,高星级农家乐12家,乡村旅游示范村20家,四星级以上宾馆2家。启动老旧景区提升改造工程,加快推进鳄鱼湖、金梅岭、夏霖、水墨汀溪、障山大峡谷、江村等4A级景区提升改造,不断丰富景区游览内容,提升景区品质。

  (四)宣传营销:加大宣传营销投入,创新宣传营销方式,实施“高铁旅游营销计划”,开展“十城百万游客游宣城”营销活动,推进“当代名家评宣城”项目,打造文化旅游新品牌,积极拓展入境旅游市场,巩固台湾市场,加大开发东盟、日韩客源市场;创新推动“宣城智慧旅游微平台”工程项目,全面推进微平台运用,实现旅游服务智能化,旅游管理高效化,旅游营销精品化;设立宣城市文化旅游品牌营销中心;打造2条融入国内、国际大循环的旅游精品线路;创办“(中国)古道旅游联盟”。举办第三届“三月三”敬亭山民俗文化旅游月、宛陵湖帐篷文化节等活动。

  三、工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以项目为抓手,促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33个重点调度项目由市、县区领导牵头,明确牵头责任单位和协同责任单位,建立健全领导同志调度协调、牵头部门主动跟进、相关部门全力配合的推进机制。

  (二)明确任务分工。项目牵头单位要按照年度目标任务,明确具体责任人,制定具体推进措施,明确协同责任单位的工作职责,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实行动态管理。明确计划竣工项目的竣工月份,摸清进度,找准问题,倒逼推进。项目牵头责任单位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主动协调对接,将定期调度和即时调度相结合、会议调度和现场调度相结合、综合调度和分类调度相结合,并对调度落实情况跟踪问责,提高调度实效。

  (三)强化目标考核。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办公室(以下称“市文旅办”)会同市目标办依据前两年工作开展情况,抓住工作推进中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突出重点,关注难点,将“文化旅游发展提升年”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对各县市区和市直相关部门的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建立月通报、季汇报、半年考核、年终总评的考核机制,并建立督查问责制度,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及追责。

  四、 活动要求(一)各地各相关单位要结合实际,扎实开展2016年“文化旅游发展提升年”活动各项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有成效,全面完成各项任务。

  (二)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工作。牵头责任单位于每月2日前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办公室报送上月项目的进展情况。协同责任单位要支持、配合牵头责任单位的工作安排,履行相关工作职责,落实协办工作任务。

  (三)市文旅办对重点调度项目实行“月通报、季汇报、年考核”的工作推进机制,对项目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适时组织召开调度会和现场督查,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责任编辑:安徽省彭玲利)来源宣城市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