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安昌 醉美江南

从绍兴市中心打车达到安昌古镇,位于绍兴市柯桥区境内西北端,离杭州萧山机场比较近,不得不说,虽然绍兴作为地级市,但打车非常的方便,尤其是用现如今流行的滴滴、uber打车软件,私家车的速度和服务要都要堪比taxi,在绍兴的这几日,最远的路途算得上从绍兴越城区打车到安昌古镇,全程40min,相比之前查询到的辗转长途车省了一半的时间,快到古镇的时候,因为提前订好了客栈—安昌客栈,开进仁昌酱园,下车突然间感到“茫然”,感觉走进了镇子里的后作坊,正徘徊之际,客栈老板娘迎面来接我们,忽然间忐忑的心有了着落,在老板娘的带领下,从客栈的后门穿进,走进客栈透过敞开的前门和窗户,我终于看到了你的样子—安昌古镇,那一刻,江南水乡、温婉古朴,一眼就爱上这座大隐隐于市的历史文化名镇。

  

  

心中一直有古镇的情节,在城市呆久了,总想找个与世隔绝的水乡放空、发呆,走过那么多大大小小的江南水乡,西南边陲小镇,安昌古镇的名气并不大,但历史确实悠久、源远流长,多年前《远方的家》带我走近它,那时的它安静、自然、古朴,好像是一座被世人遗忘,时间都愿意为它驻足,湍湍流淌的安昌河水,水岸人家的屋舍都是木质的结构,摆放在烟雨长廊下的长木板登,方形的木桌,整个古镇没有丝毫被现代的商业化所影响,商铺售卖的基本上都是人们所需的日用品、菜肉等食材,至少,这些情境也只有在小时候才见过。

  

  

  

安昌古镇给我唯一的遗憾,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直到离开那天也不肯放晴,所以至今回忆起安昌古镇,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依旧是伴着淅沥沥的小雨,灰蒙蒙一片。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

漫步在湿漉漉的青石阶,狭窄的巷子,看不见前方的路口,不知下一个转弯会遇见什么,或许一个陌生的照面,或许更加泥泞的道路,再或许…….但此刻只想享受当下,坦然面对前方未知的道路。

  

  

  

清净,算是安昌古镇给人的深刻印象之一,大多的门户关紧房门,从门板的缝隙中,也没有发现是否开张的蛛丝马迹,古镇就是如此的随性,即使老房子翻新如旧,有的盖上了3层的小楼,在一片老式的小平房中显得异常突兀和不和谐,但还有很多的老人依旧保持原有的生活,临河的那些开着房门的住家,走过他们的门前,黑漆漆的屋内,本就阴天不晴朗的天,门外的烟雨长廊更加遮挡了一部分的光线,或许是老人们的视力尚佳,不需要现代的白炽灯,也或许他们习惯了原有的生活,可以看出,有些人家的屋内摆设很简单,有些甚至称得上“破旧”,看着这些衣着朴素的爷爷奶奶们,在他们的眼中,我们这些闯入的“外来客”扰乱了他们原本的宁静和和谐,但也是我们走进了他们,才能再次有机会找回儿时的记忆,才能感受到最真的水乡味道。

古镇最出名的要称得上“师爷”了,何为师爷?难道是古镇“盛产”师爷?没错,就在小小的安昌古镇,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从古至今,诞生了许许多多的“师爷”,他们有的精通律法、有的懂兵法作战、有的懂政治国,堪比现实版的《琅琊榜》的梅长苏,绍兴人处事精明、治事审缜、工于心计、善于辞令、尤适于做师爷,想想那些从古至今留给人们深刻记忆的大禹、越王、西施、文种、范蠡、王充、贺知章、王羲之、陆游、唐宛、蔡元培、周恩来、鲁迅、、周作人。。。。。。可见绍兴人特有的基因与文化背景,使得安昌古镇变成“师爷”的故乡。

  

走在安昌的小径上,迎面而来的阿妈带着外孙子,他们的对话,不是你我心中想到的碎碎念,而是口口相传的三字经,突然间,对这座古镇有了更深的认知,如同这里的简单而古朴的老房子,外表的质朴,却遮掩不住内在智慧与强大,这座大隐于市的江南水乡古镇,如同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千里马,等待着更多的伯乐去发现它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