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朝圣】冰湖,大雪下的惊险穿越

  这是看不到苦难,满是信仰的寒冬。年初的世纪大寒潮让我的故乡,原本十几年不下雪的重庆也大雪横飞了起来,我却怀着可能被封山的忐忑心情,在几千公里外的藏地高原,走上了朝向梅里雪山最深处的小村——雨崩的转山路。

  

  转山是藏民的一种习俗,是盛行于藏地区的宗教活动,每年都会有很多虔诚的信徒来参加。这一路他们虔诚而干净的眼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梅里作为藏区四大圣山之一,前来转山的藏民无数,他们带着虔诚,进雨崩,去神瀑接受洗礼。梅里转山又称梅里转经,分为内转和外传。内转路线从西当温泉开始徒步一整天抵达雨崩上村;第二天往返冰湖、抵达雨崩下村;第三天从下雨崩往返神瀑并从尼农出完成内转(强度较大,建议可拆成4天完成)。下面为大家讲述的是发生在雨崩至冰湖段的故事。

  

  冰湖,大雪下的惊险穿越

  从丽江到石鼓,从香格里拉到德钦。终于一路走进雪山深处的小村雨崩。今天要在世纪大寒潮的时候,穿越去冰湖。

  

  早餐 番茄鸡蛋面 15/碗

  

  冬季来雨崩的人真的很少。进来的人已经很不易了,这位背着孩子来的哥们,我真的很佩服你。

  

  一切人身伤亡本店概不负责。大家千万要注意安全。

  

  阳光洒在清晨的上雨崩,一座座藏式风格的房屋金灿灿的,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大山里的鸡鸣声老远就能听得见,像是要响彻山谷般。

  

  ——————————————————————————————————

  【转山:冰湖往返线】

  路线:上雨崩-登山大本营-冰湖-登山大本营-上雨崩-下雨崩

  出发时间:9:30 最高点冰湖海拔4100m

  ——————————————————————————————————

  □ 上行大本营,一开始就来了个下马威!

  徒步去冰湖需要整整一天的时间,中途穿越当年中日联合登山队的大本营。平日里这条线路就比神瀑线要难走一些,通常意义上的转山也只包括进雨崩、去神瀑、出雨崩,冰湖线算是额外的线路,藏民一般也不会到此,所以一路经幡也不多。

  

  还没正式上行,和我们擦肩而过的一个当地人看到我们走这条路线就竖起了大拇指,并叮嘱我们千万小心。这让我隐约感到了不安。果不其然,上行十分钟就感受到了这条路的不易。

  

  在雪地攀爬1小时后,我们突然在路上看到了“不要走冰湖”的痕迹。然后紧接着看到了一个全身专业装备的驴友退了回来,这还是我们今天在这里看到的第一个人。整个冰湖线似乎除了我们就没人了。

  “不行,完全不行!上面全部结冰了,会翻下去!不能走了。”那位驴友小心翼翼拄着登山杖退了回来,并提醒我们不要前进了,前面太险。

  

  其实平日里走到这个位置并不算太难。但雪后的冰湖线完全变了样子。难不在陡峭,在冰滑,即使再小心都会摔倒。在我的印象里,那天每个人都有摔倒,而仅仅我自己,就摔倒数次。

  

  

  小刘有些高反,在可乐瓶子里装了红景天。爬到一块被冻成冰的瀑布前,他摘了个冰柱子嚼了两口,“哈哈,咔嘣脆”他戏说到。

  

  还不容易在这条线上看到块平地,看来又到一个垭口处了。我也经开始累得喘气了,老孙还有气力蹦蹦跳跳~

  □ 惊险大滑梯

  这个名字是我们后来给它取的。在出发两小时,翻过垭口处不久后,开始下行。下行到一处坡度极大,弯道极多的地方,路已经完全看不见了,被大雪覆盖。踩上去一下就滑到了,根本站不住。

  

  上图是在下这条“大滑梯”前拍的。如果没有雪,这条路顶多是陡峭略险,但雪一来,你就控制不住要往下面滑动,最后我们只好坐在地上,一路真的就这样滑了下去。我连按个快门的机会也腾不出来了。手不停摩擦着冰冷的雪面,想要将速度减下来,然并卵……你根本控制不住速度,手唯一的作用就是把握好方向,不要滑到悬崖下就好……

  □ 大雪横飞,大本营一碗热腾腾的泡面

  从大滑梯下来,手已经没有知觉了,被冻得红彤彤的。等走了好久才缓过来。又雪里前行了一段路后,眼前突然一片开阔。一大片平地出现,这就是当年的中日联合登山大本营了。

  ——————————————————————————————————

  【转山第四站:中日联合登山大本营】

  海拔3900m | 12:15 抵达

  属性:攀登卡瓦格博的起点(卡瓦格博已经被禁止攀登)

  【简介】

  近梅里雪山主峰的登山大本营,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修建而成,是登梅里雪山卡格博峰的一个大本营,海拔高3900米,有牛栅栏可以做为休息的地方。如果要去海拔4100米的冰湖即可以从大本营出发。

  ——————————————————————————————————

  

  大本营的冬季一片白茫茫,和当年登山队看到的景色一致。那次登山就是冬季攀登的。不知不觉,天空已经飘起了雪花。

  

  大家坐在唯一一间有人的小木屋里取暖。也在为这最后一段登山做好准备。从大本营上冰湖一路艰险,加之此时此刻的天气和道路情况,让大家有所担忧。

  

  

  老板烧好了热水给我们泡面了。20元一桶,这是我第一次觉得一点都不贵。能把一桶方便面带到这里,就值这个价!

  □ 1991中日联合登山队17人山难

  众所周知,梅里至今仍是处女峰,无人登顶。卡瓦格博的高耸挺拔之美以及在宗教中的崇高而神圣的地位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旅游者和登山者。然而,从二十世纪初至今的历次大规模登山活动无不是以失败告终。梅里地区的气候变幻无常,雪雨阴晴全在瞬息之间,恶劣的气候,成为登山家的大敌。

  

  1991年1月,中日联合登山队向梅里雪山最高峰发起冲击,却遭遇雪崩,全体队员(共17人,其中中方6人,日方11人)骤然遇难,震惊世界。元气大伤的登山队直至1996年才再次尝试,但依旧失败。此后,国家明令禁止不允许攀登梅里雪山,梅里雪山也成了我国第一座被禁止攀登的圣山。

  □ 向海拔4100m的冰湖挺进!

  吃完泡面出来,望着眼前的一片白茫茫,感叹着卡瓦格博的神奇。已经看不到路面了,道路被积雪覆盖,只能从时而出现的高山植被分布依稀看出道路来。

  

  大本营此时已经飘起了鹅毛大雪,四周群山和地上的大雪融成一片。天气越发恶劣了。

  

  雪中的大本营像是一幅水墨画般。

  

  我们也终于开始挺进了。卡瓦格博被巨大的云层包裹了起来,越靠近它,就越觉得敬畏。抬头一大片望不到边际的乌云,地上是最深能够淹没小腿的大雪。我们走在期间,显得多么渺小。

  

  

  

  植被上厚厚的积雪

  

  

  

  上一小段后,坡度已经直逼70,攀登无着力点,哪怕是再小的树枝也成了依靠。

  

  摔倒更成了家常便饭。光是我镜头捕捉到的就有好多。

  “那你的镜头呢,小锋?”

  “自然是UV镜摔碎,镜头磨损……”

  

  

  一路大家相互帮助,队友成了最好的支撑点。

  

  

  

  

  

  雪真的好厚。。一脚不注意就踩这么深。

  

  ——————————————————————————————————

  【转山第五站:冰湖】

  海拔4100m | 14:00抵达

  属性:冰湖线至高点

  【简介】

  冰湖是是这条线的至高点,雪山水溶化后在此形成了湛蓝色的湖泊。

  ——————————————————————————————————

  □ 冰湖!我终于上来了!上来了!来了!了!

  没有冬季,没有飘雪,我想我是永远无法体会这样的感受的。冬季的冰湖什么也没有,湖面被积雪覆盖,只有白茫茫的一片了。没有夏季的水波粼粼,没有秋季的万千色彩,只有一抹雪白,和阴沉的天,但那天我却觉得看到了她最美的时候。

  

  

  在冰湖,我们7人登山小队的合影前,我笑得很灿烂。直接一屁股坐在雪里,反正也没差,这一路上来,裤子早湿透了。

  

  让老孙给我来了个特写。我很喜欢这张照片,虽然那时的自己蓬头垢面,皮肤被高原的艳阳晒得黝黑,嘴唇被干燥的空气吻到皲裂,还有没来得及修理的胡茬,没睡好觉的眼袋,头上,衣服上全是雪,一身脏兮兮的泥。但那一刻很开心,觉得站在4100m的海拔上,满目雪白,那种感觉真好。

  □ 绕着悬崖滑下来!吓得我不要不要的!

  从冰湖上来我就在想这个问题了,滑成这样要怎么下去呢。最后我们选择了和大滑梯处一样的处方,那就是——直!接!滑!下!去!

  

  滑前来一张,世界级的原始免费超长滑雪场,哈哈~

  

  和大滑梯不一样的是,这条路太长了,一直滑难免控制不住,且一旁就是悬崖,弯道也多,稍不注意可能侧翻。真是吓得我不要不要的,但又不敢喊出来。这一片区经常发生小型雪崩。。

  □ 返程,雪再冷也不敌一双温暖的手

  回到小木屋,满身的雪。老板给了我个扫帚,教我把雪拍下来。木屋外的雪似乎又大了起来,一片白茫茫的,庆幸的是我们下山快。

  

  大家围坐在一起,烤了烤火。

  

  这位兄弟是跟着大学登山协会一起来的。和我们相遇好几次。这次冬季进雨崩就那么些人了,大家在不同点经常会邂逅。

  

  老板也在雨崩,每天都要辛苦往返到大本营卖面。因为用木块烧火,指尖和指缝黑黑的。沧桑的双手维持着家计。

  

  趁着雪小些,我们赶紧继续出发了。

  

  抵达大滑梯段时,先前一路只能滑下来的坡度让我们很难攀爬上去。一侧是悬崖,一侧是无法着力的巨大石头,登山杖也经常因为冰面而无法撑住。梁警官的鞋子因为不是登山鞋,这下就更难上了。但梁警官是勇敢的,这一路无论如何摔倒,她都不畏惧。有时真觉得她是个女汉子。

  

  突然一个身影就出现了。是刚才的老板。

  

  简单的一个搀扶,或许看上去并没有什么。但当你真的在那个靠近悬崖的大滑梯前,四肢着地难以掌握平衡时,就会体会到这样的一个动作多么不易。一张静态的图看不到那时的举步维艰,却定格了那双每天烧着柴火而略显沧桑的手,原来是那么温暖而有力。

  

  继续沿着冰道下行。终于体会了什么叫上山容易下山难了。尤其是在雪开始悄悄融化的情况下。雨崩坚硬的冰面又亲吻了我的胳膊,我的屁股……

  

  小猪一不小心在冰面一个打滑,胳膊重重摔在冰面上,我都能听到巨大的声响。

  

  当看到潺潺的流水,听到哗啦啦的声响时,我们终于要回到雨崩了。这一路实在是太让人印象深刻了。

  □ 从上雨崩到下雨崩

  接近17:00回到村子,马儿饮着山上化下来的雪水,小村雨崩看上去是那么平静。即使是只有20来户人的上雨崩村也让我觉得终于有了人气。

  

  

  藏族阿妈给我们又添了些炭火,让我们取取暖。

  

  从上雨崩到下雨崩路况比起冰湖老说实在是好太多。通过中间的雨崩河,有一座挂满经幡的桥。

  ——————————————————————————————————

  【转山第五站:雨崩下村】

  海拔3069m | 18:05抵达

  属性:转山往返神瀑和进出尼农的起终点

  【简介】

  下雨崩村是通往藏民们的朝圣圣地——神瀑和进出尼农线的枢纽和驿站,不少藏民从尼农进下雨崩上神瀑朝圣。

  ——————————————————————————————————

  

  抵达下雨崩村,我们已经饿得不行了。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下雨崩很小,除了神瀑客栈的老板我们基本没看到一个人。以30每晚的床位价住到神瀑客栈,神瀑客栈也在雪山下,且靠得更近了。

  

  前来转山的藏民就在我们旁边,他们点了面条, 然后拿出自己带的青稞面和酥油茶吃。

  

  客栈里充斥着一股奇怪的味道,好像是发了酵的奶和屠宰牛羊的味道混合在一起。是藏区经常能闻到的那种味道。我和老孙、大哥住在一起,一床只有一个插孔,搞得我不得不先把电热暖上,然后拔掉充相机,最后睡觉再充手机。出门找老板要了碗开水,喝上一口简直暖到心里去了。这才觉得心里有点酸酸的,连喝杯热水也不容易。

  躺在床上看了梅里雪山当年的山难纪录片,到凌晨2点才睡着。5点就听到了一阵动静,似乎是和我们一起住的藏民们起来了。藏民们来雨崩转山的主要行程便是他们心中的圣地——神瀑,我猜想他们应该已经出发去了吧,这也是我们之后的行程。闭上眼睛继续睡了一会,梦到了梅里十三峰的云层散开的情景。

  夜还是无边的黑暗,雪后的大山却孕育着最灿烂的蓝天。当我再一次睁开双眼,我将再见美丽的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