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济南】济南府学文庙——“中国四大文庙”之一

  济南府学文庙位于大明湖路214号,始建于宋熙宁年间(1068-1077),郡守李恭主持修建,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布局严整,规模宏大;是古代重要的祭孔、教学以及组织科举考试的场所。

  文庙现存的建筑是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建的,明末臻于完善,清代对文庙的修葺不断,到民国时期,不同规模的增建、重修达三十余次,但基本上保持了明朝文庙的规模和布局。大成殿最后一次维修是在1926年张宗昌时期,建国后一直由学校使用。

  济南府学文庙与山东曲阜孔庙、江苏南京六合文庙、苏州文庙并称“中国四大文庙”。济南府学文庙的形制和规模与曲阜孔庙一致,中间为大成殿、殿前御亭碑,东西庑分列两侧,半圆状泮池位于戟门南侧,泮池前为棂星门,最前为大门,大门前为“一”字影壁。

  大成殿北为明伦堂,明伦堂北为尊经阁。玉带河水由东北流入泮池,又向北经西庑后绕至尊经阁前,而向东入文庙东侧百花洲。文庙的影壁、大成门、泮池及大成殿等建筑均在南北一条中轴线上,最近一次大修是2005年,历时五年完工。

  

  文庙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建筑。

  

  影壁。也叫“万仞宫墙”,位于文庙大门之前,是孔庙中轴线上的第一座建筑,这里用宫墙之高万仞比喻孔子的学问和思想博大精深。

  棂 星 门 棂星门为四柱三间冲天式雕花石坊,四根圆石柱中缀祥云,顶雕怒目端坐的风,雨,雷,电四大天将。柱间设红色栅栏门,柱钱后以石鼓夹抱。

  

  

  屏门:六根石制坊柱的前后各用斜柱支撑,柱础由石鼓夹抱;坊顶五楼,由明间向两侧呈三阶式错落,重昂单檐庑殿顶,覆黄琉璃瓦,饰吻兽,檐下以云头斗栱承托,额枋上原有“海岱文枢”四字,并彩绘“旭日云鹤”、“金龙戏珠”、“西番莲”等图案。

  

  大成门。是通往大成殿区域的正门。

  

  大成殿:文庙的主体建筑,是文庙的正殿。济南府学文庙大成殿是济南市最大的单体古建筑,规格上仅次于曲阜孔庙和北京国子监孔庙,在中国各地文庙大成殿的规模中位列第三。

  

  明伦堂:是文庙内专司教育之职的场所,体现了文庙的“庙学合一”。明伦堂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檐下斗栱,施彩画,为各地文庙内学宫(府学或县学)的主要建筑。

  

  尊经阁:是中国文庙建制中不可或缺的建筑,有尊孔读经之意,是贮太经、御制诸书及百家子史的藏书楼,为文庙内最高的建筑。

  

  

  重修后的文庙,增建了“儒商文化会馆”。 来源:老济南文化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