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欧洲的小桥流水

  

  我是自闭的瓶子,记录关于我们最普通的旅行

  距离或远或近,时间或长或短,随处晃晃

  欢迎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自闭的瓶子

  bufenkailvxing

  回想去过的那些城市,要说包容性最强的,就是阿姆斯特丹了,至少到目前为止是这样的。

  众所周知,性在这里是开放的,橱窗中的女子以各种装束或主动或淡定的招揽着生意,虽然我们把这种职业的从业者称之为“失足妇女”,但在阿姆,这只是众多职业中的一种而已,受法律保护,即便如此,我也不会相信这个职业的社会地位会和银行高管一样,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荷兰银行的一名女性高管出于个人爱好,利用业余时间兼职“失足妇女”,被银行知道后还是被解雇了……所以,就算她们和各行各业一样交着税,但传说中的“获得被尊重的目光”可能也只会是一个传说。

  拍摄橱窗中的女子是被严令禁止的,我又是一个很听话的人,所以此处真的一张照片也没有,这应该也算是一种尊重吧。

  关于“性”,阿姆落落大方的开设了专门的博物馆,其实在这个世界上的很多地方,对于生殖崇拜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随着人们观念的进步,对于此,也已不再像10年前那样的扭扭捏捏了,如果是20几年前,那就是耍流氓。博物馆里只是把几乎所有人都无法规避的一件事情展示了出来,啪啪啪的历史源远流长,啪啪啪的方式五花八门,啪啪啪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别装逼,有种别啪啪~~~

  

  走入几条街,一拐弯就会闻到一种好奇怪的味道,直觉告诉我,这一定就是大麻的味道了,阿姆对于大麻这种东西也采取了包容的态度,所以也总会听人说,这是一座充斥着大麻味道的城市,因为有了前期的心理建设,当真正遇上这种味道时就不会觉得惊讶了。老实说,这种味道并不好,弥漫在空气中令人难受,就像是吸烟区与非吸烟区似的,喜欢的就来,不喜欢的就走,互不干涉倒也不错。

  如果你想喝杯咖啡坐一会儿,那请选择写着“cafe”招牌的店铺,像这样的

  

  而写着“coffee shop”的反而是不折不扣的大麻商店,像这样的

  

  街边的小店里也会有大麻制品贩卖,这种4欧元5只的就是含大麻成份的棒棒糖

  

  这家就是大麻的品牌专营店咯

  

  而这里,是大麻博物馆

  

  走在阿姆,随处可见这种三个叉的标记,这是这座城市的市标,简单而又坚决的表达了人们最不喜欢的三样东西——水灾;火灾;黑死病。从市徽,旗帜,一直到路灯的杆子上,路面的窨井盖上,都会见到这种标志。

  

  走在欧洲,已经不止一次见到这种可以让一群人同时嗨起来的东西,一人掌握方向盘,喝着啤酒;其余所有人一起踩着脚踏,喝着啤酒……上桥的时候,所有人统一喊着孔武有力的号子:FKYOU!!!FKYOU!!!FKFKFKYOU!!!

  

  阿姆这座城市就是欧洲的小桥流水,城市的街道一圈圈的围着运河转;然后运河又一圈圈的围着街道转……就这样一圈圈的转出去,自行车,小桥,小河,小船都是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元素,还有鲜花和奶酪。

  

  

  

  

  

  

  

  

  

  一群年轻人排排坐的后面就是阿姆斯特丹大学,谁能看出来这里是大学呢

  

  阿姆斯特丹的猫

  

  说起桥,其中最著名的一座就是“马海丽”吊桥了,我并不觉得这座桥与其他诸多吊桥相比胜在何处,查了资料后豁然,此桥被称作“Skinny Bridge”,意思就是“苗条的女士”,哈哈,关键是还是要“苗条”

  

  

  

  这是一处阿姆的标志性景观——西教堂

  

  说起船,看来这里的人非常认同拥有一条船的重要性,既是交通工具,更是一个比较靠谱的社交场所

  

  船可大可小,关键是要有,即使只是一条不大的船,也可以装下很多人,对于超载,阿姆到底是怎么规定的……

  

  

  而对于船的概念,我也有了颠覆,因为它可以根本不是船的样子,几块木板,装上马达方向舵,再扔几个沙发上去,就可以满城去嗨啦

  

  阿姆斯特丹水警,叼着烟挎着枪,飘来了

  

  这里还有一种居住方式——船屋,也是以千奇百怪的样子出现,沿着河会有很多,只要是自由自在的生活,怎样都好是吗?

  

  

  

  年轻的女子抽着烟喝着酒刷着手机带着娃……瞬间脑补无数,爸爸去哪儿了?

  

  走累了歇歇脚,也喝点……本人不才,一喝酒就上脸,所以在外游玩,尤其是大白天基本不碰酒,在阿姆不必纠结,因为这里有一种酒精含量为零的啤酒,可以敞开喝!这才是真正的啤水……

  

  游走在阿姆,建筑,街道,电车都是我喜欢的风景

  

  

  

  

  这座“铸币塔”,在阿姆进行城市游时,可以当做一处地标

  

  黄金湾的住宅,据说是富人区咯

  

  辛格水上集市,现在已经成了小商品集散地了

  

  

  找了好久才找到的贝居安修道院,因为人家太低调了,就是马路边上下图中的一个极为普通的门,谁能想到,谁又会冒冒失失的去推人家的门呢……幸好,有人出来,被我发现,这里面,还有众多修女在清修,所以很大一部分是不开放的,因为都是修女的宿舍什么的,绝对是一块闹市中的净土……人家修女不疯狂

  

  

  

  在欧洲旅行,去居民区里的小店里去买食品和水果是很开心的一件事情,除去买卖的东西跟我们有些区别,其实在感觉上是一样的,就是上海阿姨在光明村买肉馒头;还有小时候,在北方,看到老奶奶去副食品店买散装的臭豆腐和酱菜……就那种感觉。

  

  

  

  奶酪,当然是绝对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我蛮后悔没有买这把铲子回来,虽然买回来也没什么用,但所谓旅行纪念品并不能总局限于冰箱贴之类的吧,这样的方便好携带又能反映出当地生活特点的东西就是纪念品的不二选择。

  

  

  

  安妮之家的门前,很早开始就会排上很长的队伍,一代代的人们选择铭记历史,记住的并不是仇恨,而是唯有此,历史的悲剧才不会重演。这果然是一种带有普遍认知的观点。

  

  

  如果说来到荷兰一定要吃的一样东西是什么,那么我会选择腌生鲱鱼,这种东西并不会出现在高大上的地方,而是会出现在路边摊或者小巷子里,还有,我不保证你能吃得惯,但一定要尝试一下,这是荷兰的国民小吃。慕名而来的游客在小店开张之前就等好了,还在门前合影留念……而小店开门营业的第一件事情:升国旗。

  

  就这个了,一条鱼,去头,配几片酸黄瓜,撒一把生洋葱粒,现在一边写,一边已经开始想念那种味道了

  

  谁都要到此一游的地方,就是国立博物馆门前的这排雕塑了——阿姆

  

  荷兰国立博物馆

  

  

  博物馆里有一整个老图书馆,很美

  

  博物馆里珍藏了大量的美术珍品,包括伦勃朗的《夜巡》

  

  

  

  还有很多艺术珍品

  

  

  学校会组织学生来这里上课,坐边上听了一会儿,内容并不是在讲这幅画,而是在教同学们认识这画上的各种布料

  

  对于一幅画,场馆都会提供下图中那样的一些细节说明,我根本就不懂,却也假模假样的拿了一份对照着在看,于是尴尬了,或许管理员见我兴趣很高,过来对我进行了针对这幅画的详细解释,据说欧洲大型博物馆里的一些管理员都堪称半个以上的专家。我……我……我以后再也不装了……

  

  

  走出博物馆,门前就有三蹦子揽客,这个都说了,阿姆是一座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又岂能容不下几辆三蹦子……

  

  ——END——

  文章均为原创,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自闭的瓶子

  微信公众号:bufenkailvx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