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KeGai
学生回答正确加一分,回答错误加两分。
如此表扬与惩戒,的确很“奇葩”!是这里的老师数学太差,还是优劣不分?
而在这样的做法背后,是圣陶人独特的“教育经”,是耐人寻味的教育大智慧,请看——
奇怪的表扬与惩戒!
学生回答正确加一分,回答错误加两分。这可谓圣陶学校的“怪现象”。
圣陶学校的奖励很奇怪。比如让学生可以多学他想学的某学科的某章内容,教师可以家访一次,王天民专门讲一节课等,这些都是圣陶学校曾经使用过的奖励措施。
更“奇葩”的是圣陶学校的惩罚。王天民一直主张: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但圣陶的惩罚似乎可视为另一种奖励,他们惩罚的原则是必须合理,学生要乐于接受,并且要起到激励作用。同时,惩罚是有“红线”的,比如绝不准罚款,不准罚抄作业等。在圣陶学校,奖励和惩罚合在一起被称为“奖惩激励”,奖励和惩戒都要起到激励作用。
先别忙着怀疑!且看圣陶的“教育经”。
在王天民的教育词典里没有“差生”二字!对学生的赏识,王天民做到了极致,极致的背后不是偏执,而是智慧!
作为教师,我们可能常常会津津乐道于培养了多少优秀学生,但是,永远不要忘了“差生”也是我们培养出来的,也是我们教育的结果。
由此,你不难读懂王天民关于错误的“怪论”了。
在王天民看来,成长在错误发生时,善待错误,利用错误,将错误作为教育资源来开发,才是一种教育智慧。
于是,圣陶学校的学生不再害怕出错,学生答题只有差异,没有错误。赶走了对错误的害怕心理,圣陶学子从此爱上了学习,尤其是调动了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爱上错误,还因为王天民总是能对学生的一些错误给出合理的、生活化的解读。采访中他谈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
1+1=1,也是对的。这不是幽默,也不是调侃,更不是脑筋急转弯。
他向学生解释,两根绳子结起来不就变成了一根绳了吗?学生们笑了,他也笑了!这是一种思维方式。
3-1=4,就一定是错的吗?生活中也有这种事情发生。比如,一个三角形去掉一个角,还剩四个角。这些通常被视为学习中的“硬伤”,在王天民的解释下很快成为另一个严肃的命题!
在这样的另类解释中,王天民让学生习得了另一种生活智慧。难怪在圣陶学校时间稍长一点的学生不经意间会说:“我们跟着王天民校长不是学知识,而是学智慧。”这话从圣陶学生的口中说出格外有分量。
王天民曾向学生解读对红色“×”号的新解。一次,某班在考试中集体遭遇失败,学生情绪低落,王天民给这个班的学生临时上了一节思想交流课——同学们且看,这个“×”号是不是更像是一个十字路口,这个路口在我眼中就是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转折点。所以,我们要庆幸这次考试给了我们走向成功的契机!
王天民就是如此智慧,如此特立独行!
在圣陶学校已经上了7年学的高二学生郭向艳说:“王天民校长脑子里总有许多智慧,我们永远学不完。”
【未完待续】
?下期请继续关注“发现圣陶学校系列六”:他们怎样轻松搞定考试?
奇怪的表扬与惩戒,透出的是圣陶人另类的教育智慧,以此让学生不害怕出错,进而爱上错误、爱上学习。善待错误,利用错误,将错误当成可贵的教育资源,对于这样的“教育观”,各位亲们,您有什么看法?
留言——与网友讨论;撰写成文——刊发在中国教师报《现代课堂周刊》(邮箱:zgjsbqmt@163.com)
内容来源:中国教师报(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编辑:冬慈
【近 期 活 动】
点击上方标题,查看活动详情哦~~
●● ●
【点击页面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呗↑】
【觉得文章还不错?请在最下方点赞↓】
微信ID:zgjsbqmt
长按3秒识别二维码 关注
▼近期热帖▼
①
②
③
④
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