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执着的攀登者?——?特级教师盛新凤眼中的臧学华

  24年小语路,臧学华是一个执着的攀登者。

  亮相,人小气场不小

  

  清瘦的身影,清亮的声音,人小,气场不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孩子们入情,富有表现力的朗读让孩子们动情,他和孩子们一起亲近江姐,走进《红岩》。

  

  

  低段的课,一般是女教师的专利,臧学华去,行吗?和我一样,在浙江师范大学附小礼堂里,老师们的目光有好奇,有怀疑。站在人头攒动的礼堂中央,他微笑着开始与孩子们对话,亲切、从容,与执教《江姐》时的深沉、激动判若两人。

  接下来,有情趣、有实效的识字教学方法,有层次、有聚焦的阅读教学策略,一下子折服了听课老师,特别是声情并茂的朗读指导,使孩子们仿佛置身于小鱼搁浅的海滩,在一声又一声的叨念中,自然地融入语言文字中。当孩子们郑重地在课题边写下“我在乎”三个字时,好奇、怀疑的目光变成了响彻礼堂的掌声。

  换位,致力团队引领

  正当臧学华在浙江小语课堂崭露头角的时候,上级调他到县教研室工作。从任教语文的副校长转为县小学语文教研员,这意味着他的语文教学之路将更多地从台前转向幕后,从自身成长转向团队引领。

  他角色转变很快,踩着新课改的鼓点,潜心钻研,满腔热情地投入教研工作,安心担当服务员、勤务兵,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在他的发现、引领、培养下,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开始在湖州市登台亮相。

  莫晶、汤华云、黄玉平、都昌宏……他们在年会、赛课、观摩的舞台上精彩演绎,背后的军师都是臧学华。表现最突出的是黄玉平,从湖州市赛课的《青山处处埋忠骨》,到名师展示的《桥》,再到杭嘉湖赛课的《清平乐·村居》,都是臧学华倾注心血,一路相伴。

  

  每当我们提出疑问时,他都能将设计的来龙去脉与我们做详细、深入的交流,从文本的理解、时代背景的把握到学情的预设,连黄玉平的个人特点都有考虑,对这堂课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了然于胸。

  可以说,站上讲台,他就能上。那一次磨课,我看到了他培养青年教师的倾心尽力,也看到了他钻研小语教学的沉静、执着。小学语文教学之路,在他的脚下越走越踏实,越走越宽广。

  辗转,回归小语怀抱

  

  

  重新投入小语的怀抱,臧学华变得更加成熟。他致力于学本课堂的研究,并努力践行学本课堂的教学理念。

  

  在他的引领下,学生了解了一波三折的情节艺术,品味了出神入化的细节描写,赏读了韵味十足的特色语言,体悟了引人入胜的侧面烘托。更让人拍手叫绝的是,在品味“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语段时,他竟然模仿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进行了演读。

  那独特的嗓音,那惟妙惟肖的朗读,一下子让会场沸腾了起来,孩子们跃跃欲试,老师们啧啧称赞。课后,我问他为何这样设计。他说,这绝不是为了秀他的模仿能力,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品语言的韵味,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感受优秀的传统艺术之魅力,激发他们了解传统艺术、民族艺术家的兴趣。

  在这堂课上,我看到了一个幽默洒脱的臧学华,一个孜孜以求、继续前行的语文教师。

  磨炼,一步一步登攀

  

  他果然不负众望,凭借多年教研工作的优势和在一线课堂摸爬滚打的经验,在四位执教非教材文本《苏七块》教师中拔得头筹,顺利获得一等奖。后来,我两次听到他执教这一课,一次是他邀请我帮他磨课,一次是在浙江省教学观摩活动中,都印象深刻。

  课前他和孩子们聊绰号,先风趣地抛出自己的绰号“臧骨干”,让孩子们猜一猜得此绰号的原因,再让孩子们聊一聊他们的绰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缓解了孩子们在偌大会场中的压力,而且自然地为课堂教学做了铺垫。

  课始,他基于“称呼”——苏大夫、苏七块、苏金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苏七块,并思考作家冯骥才为什么要选他的绰号为题,激发孩子们的阅读期待;而后引领孩子们关注外貌,玩味方言,阅读探究,聚焦表达,使苏七块这一人物形象在孩子们心中逐渐丰满起来。

  

  浙江抽到的是表达课,在全国赛场上表达课,对任何一名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这一次,我全程参与了他的磨课,见证了他的蜕变。

  

  第二次磨课,他拿出了一堂口语交际与写话相结合的“辩论与劝告”,孩子们从话题选择、课堂辩论,到小组合作完成主题墙报,都有出色表现,课堂效果很好,但是时间又成了致命障碍。

  

  

  由于调整比较大,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他一边回忆沈大安老师的谆谆教导,一边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虚心地向我们请教,特别是在习作内容的呈现和评价清单的设计上做了较大的调整。

  

  “写导游词”的教学,最后在桂林能够如此成功、摘得桂冠,一方面得益于浙江团队的高瞻远瞩、善于贯彻科学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是因为学华能够非常恰当地把每一位专家的建议融入他的课中,他的学习能力非常了得。

  

  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件与众不同的绝世好物,其实都是以无比寂寞的勤奋为前提的,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大把大把曼妙的青春时光。”在我们教师的眼里,这“绝世好物”便是浓浓语文味的课堂、浓浓语文味的教师,我想,这句话送给学华,既表赞赏又与之共勉是合适的。

  如今的学华,外表还是那样清瘦、单薄,但课堂却越来越大气、丰盈。祝福臧学华——一个执着的攀登者,愿他在小语教学研究的路上,不断攀登,不断超越。

  (文章选自《小学教学》语文版,作者为特级教师盛新凤,作者单位:浙江湖州市吴兴区教育局教学研究与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