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加分政策应经得起监督和检验

  为了让古老的越剧生存下去,浙江嵊州选择“从娃娃抓起”。最近,当地教育部门出台的一项新政策规定,会唱越剧的特长生,中考可以加3分。然而,规定一出,引发了不小的争议。(12月1日央广网)

  一直以来,中高考加分政策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一度是招生、录取过程中产生“猫腻”的重灾区。正因此,从2009年开始,各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就对中高考加分项目实行了更为严格的控制和规范管理,原则上“只减不增”。

  当然,中高考加分项目“只减不增”并不意味着不能增加加分项目,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增加加分项目,并得到学生认可,保证公平公正,避免变味。笔者并不怀疑嵊州市为振兴传统戏曲而制定加分项目的良苦用心,但怀疑制定“会唱越剧中考加分”这项政策前是否广泛听取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尤其是教师、学生及家长们的意见?到底是相关部门自己拍板决定的,还是邀请相关专家就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后的结果?对这些疑问,当地教育部门应该给予合理的解释或说明。

  如果嵊州市的解释或说明获得认可和支持,越剧进中考这一政策得以顺利实施,那么,还得保证加分的操作过程公开透明,保证评价方式科学严谨。像越剧这类专业性特别强的加分项目,教师是外行,最好由专业戏曲工作者来评价学生的能力。同时,评价结果要及时公布,接受广大师生和家长的监督。

  中高考加分政策涉及考生的切身利益,制定、调整和实施都应当慎之又慎。通过中考加分来推动传统戏曲振兴不是不可,关键是要能经得起社会监督和时间的检验。

  (作者李磊,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文章第33次入选“锐评”栏目)

  阅读( 10)评论0赞0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