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岁儿童生理发展特点(3)

  三、视力发展特点

  八岁儿童视力发展仍然需要家长加以重视,因为还没有完全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仍需要父母保护孩子的用眼习惯。我通过对很多此年龄段孩子的观察和汇总,发现大多数视力近视的儿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一是长时间写作业,家长不安排孩子中间有休息,导致孩子用眼过度。二是孩子没有良好的坐姿养成,比如看电视动画片、用电脑游戏时不是躺着,就是歪着,或者离电视、电脑屏幕过近,并且时过长。三是孩子在用眼时的光线家长缺少关注,有时孩子在晚上阅读时,房间的灯光的颜色,以及亮度都会影响到孩子视力的保护。

  让孩子有良好的视力,对孩子一生健康成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很多儿童由于父母不懂家庭教育,也不会严格规范孩子用眼卫生,很容易造成孩子用眼过度现象。为了能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我建议:一是父母要结合作息时间表,严格规范孩子一次用眼的时间,比如写作业,一次写半小时最好让孩子休息一下,既让孩子视力疲劳得到缓解,同时也让大脑得到短暂休息;二是一次看动画片或者用电脑游戏也要规定时间,一次用半小时为宜。三是保持良好的坐姿规范,关注孩子在吃饭、阅读、看电视(电脑)的过程中的姿态,如果孩子坐姿不好,需要加以提醒和纠正。四是关注并提醒孩子眼睛与目标保持适当的距离;四是家长要注意室内的光线强度,不要让孩子在有刺激性(或过暗)的光线下长时间用眼。

  四、听力发展特点

  对于八岁儿童来说,前面我已经讲过口语发展已经不再是问题,但是孩子听力发展,却需要家长理性关注,一是孩子听力时的注意力是否集中,二是孩子在倾听的过程中信息反馈。针对注意力保持方法,上面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做了阐述,下面的谈的是家长如何关注孩子在倾听的过程中是否真的能听进去、能听懂、能简单描述。

  如果想增强孩子听力,需要家长在做亲子沟通的时候,要把动态充分利用起来。因为很多家长平时只再乎自己单向发指令,而不重视沟通过程中引导孩子反馈信息。比如家长说几句话时,可以反问孩子:“妈妈刚才说的什么话?你可以简单描述一下吗?”“爸爸刚才安排的任务是什么?你打算怎么做啊?”这样的问,从孩子的回答中,家长基本上可以了解孩子到底听清楚没有?听懂没有?知道怎样做吗?

  

  五、书面语发展特点

  八岁儿童通过一年级的锻炼,目前已经会书写几百个汉字,以及一些词汇,但是仍然会受制于书写的持久性,写上一阵子,部分孩子会感觉到手腕不舒服,写的字会变形。但这并不是主要问题,重点在当孩子在书写的过程中会发生常见的注意力分散现象。有些儿童常常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明明能说的清清楚楚,但是一动笔却感觉又无话可写,这实际上就是受制于注意力分散的影响。因为孩子口语表达能力已经很强,可以表达丰富的内容,但是书写时却因为会写的字不多,而出现“卡壳”现象,如果多次出现,很容易导致孩子情绪发生变化。如果孩子性格急躁,就会发现孩子不愿意写作文。

  遇到孩子书面语表达的现象,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先把要写的内容说上几遍,然后再让孩子写下来,如果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空出来,或者用拼音代替,行文结束后,可以再借助字典来把空填上,或者把拼音擦去,再补写上汉字。

  为了进一步提高孩子书面语表达的流畅性,建议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减负,把腾出来的时间用在课外阅读上,否则,孩子写不完的作业根本解决不了孩子对生字词的掌握和巩固。在这里要重点说明的是,孩子拥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后,将会对孩子书面语表达中的修饰语的融入,如果说一年级孩子时只会简单地说一句话,那么到了二年级,孩子已经可以把定语、状语等修饰语融入到书面语表达之中。可惜很多家长别看学了多年的中文,连最起码的中文语法都没有掌握,又何谈辅导孩子去感受汉语的语言美感呢!学无止境,希望你也花点儿时间和心思用在自我学习上,做一名优秀的家长。

  六、抽象思维发展特点

  进入八岁后,儿童在抽象思维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对孩子情感习惯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如果说之前所做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具有约束性,亦或是强迫性的话,那么对孩子进行情感习惯的培养,则与约束力关系不大了。因为家长可以约束孩子的行为,但你无法阻止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思维发展是需要借助外部环境影响进行的。有很多父母常常忽略外部因素对孩子抽象思维发展的帮助,当然这与父母们不懂抽象思维的作用以及培养方法是密不可分的。抽象思维往往是对简单事物,通过思考和判断,结合是非分辨,基本生活常识,以及课本知识和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等信息,进行综合理解和反馈的过程。

  

  对于抽象思维发展培养的机会有很多,只要父母们平时在做亲子陪伴的过程中,认真去观察,你就会发现时机。比如孩子在与人礼貌问候方面,与小伙伴相处的过程中,遵守游戏规则方面,学会感恩方面,懂得关心他人付出爱的细节,勇敢做事自信做事方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对他的好处(积极的一面),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遵守社会公德方面等等。

  抽象思维不是简单的对与错的判断,而是针对某种行为,或者某一件事,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孩子完全弄明白到底怎么看人和事,怎样去正确合理地做的过程,只要坚持教育和培养,就会让孩子最终养成自觉保持好习惯,在品质方面得到持续性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