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由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主办的第四届教育公益联盟年会在成都举行,本次年会主题为“慧聚:以教育变革促进教育公平”。
下文是未来工场合伙人宁柏宇老师在年会上的演讲:
宁柏宇:互联网思维与技术开辟的教育空间
在我拿到演讲主题时,我很惶恐。我对公益圈非常不熟悉,我的演讲能否给大家一些启示作用。之后,我做了三个访谈,分别是教育负责人和慈善公益组织教育负责人还有包括西部阳光的老师,我大致了解了一下公益圈发展情况,我内心就安定了。我安定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商业领域大量教育创新实践会对公益圈有一定影响。大部分中国早期教育项目我都看过,所以我希望这些内容对我们的伙伴有所启示。
我把这个题目改了一下,叫做互联网开辟的教育新空间。大家对互联网这个词内涵和定义其实非常混乱,我把互联网的定义为,“互联网是科技在这个时代的代名词。”什么意思?互联网本质是科技,只是科技发展到今天的时候大家谈论的是互联网。
如果时间往前走15年,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可能刚开使用电脑,只是用Wrod写文档,用邮件交作业,同时聊QQ和打游戏,这段时期我们聊科技,那么我们此次演讲主题应该是“电脑开辟新空间”。如果再往前翻10年,2005年时候,学校是最热门的是电脑,通过系统管理学生。我们那时候忙着在淘宝和当当上买东西,这段时期我们应该叫做“PC互联网开辟教育新空间”。2010年智能手机出现,智能手机开始出现学习软件,今天我们大学生包括近5年来我们大学生开始怎么做的呢?我们开始用超级课程表管理我们每天日程。你会发现作为一个大学生整个学习状态发生了巨大变化。我觉得互联网就是科技在这个时代的代名词。
第二个我想说教育新空间,这个新空间是人类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转移的过程,未来的学习当然大规模会产生对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的巨大影响,但是更大学习是我们通过跟虚拟空间交互产生的。
这个题目展开以后,我来介绍一下互联网过去10年时间发展的主要脉络,我分成四点,首先来看个案例。
大家对互联网都比较熟悉,大家都知道可汗学院创始人叫做可汗,他在2007年做了一件石破天惊的事情,就是在线上教全世界小朋友基础课,这件事情是整个互联网教育开端,事情源起是2004年的时候他的7岁表妹没有在美国,学习数学基础课程困难,他在网上录不超过10分钟视频给他表妹讲解基础课,后来发现效果非常好,不仅他的表妹愿意听,发布在视频网站上,其他人也愿意听,所以他就想把这个事情做下去。做到2010年的时候,比尔盖茨给了他150万美金,谷歌给了他200万美金,他坚持在网上录小视频课程。
第二个公司是Ursera也是斯坦福大学研究机构。他把斯坦福所有课程都放到了网络上,包括跟斯坦福关系比较好全球40几个国家大学课程都放在上面,免费学。这个机构跟可汗相比是商业体,所以大家会发现商业组织效果上远远超过可汗这样的组织。
中国的情况很快就有变化了,中国人一看美国人做了互联网教学,中国人也跟着做。首先外国人的材料中国不懂,所以网易公开课翻译成中文,中国人学习需要互相交流,所以清华做了一个学堂在线,所以你会发现2012年开始慕课学习也开始了。所以大学可以做,其他也可以做,所以你会发现互联网教育第一个特质,就是连接名师。
第二类是世界学校(The World School——Avenues),去美国的时候都会看到各种各样教育机构,该机构在2013年被评为苹果最知名学校,因为这个学校充分利用苹果社会每一个技能,它的小学学生每一个孩子配一个ipad,它完全用技术手段让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完全自学。
我自己在做的项目——摩比思维馆。这个项目每一个孩子会有一个ipad,可以留作业,可以做交流,它会极大提升上课效率。互联网教育本质上可以提升教育资源。
所以总结一下互联网教育特质第一是连接名师,第二是信息化学校,包括教育机构,第三是重塑学习流程,第四个从根本上把教育内容改变,要重塑学习。
最后有三个观点。第一,互联是人类最大公益,公益组织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免费特点,充分利用这个资源。第二,互联网用顺人性方式改变教育场景。第三,教育是根本,商业和公益都是手段。
我觉得大家应该充分跟商业领域的优秀项目结合,能对自己的公益项目产生很好的影响,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仅供参考。
欢迎关注教育思想网微信公众号(微信号:eduthought)
教育思想网读者群:299487468
